18小说网 www.18xs.com,先秦百家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如果说商的结束和一个叫妲己的女人有关,那么周的结束,大概和另一个叫褒姒的女人有关,为了博得这个在美貌上丝毫不弱于妲己的女人的一笑,一个叫周幽王的天子点燃了烽火,召来了救驾的诸侯,此后,犬戎攻破镐京,周的时代开启了落幕的倒计时。
周幽王的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,之后周平王继位,随后迁都洛邑,也就是今天的洛阳,周天子迁都后,诸侯国看到天子的软弱后,本来被压抑的野心逐渐膨胀,随即,周天子大权旁落,诸侯的时代来临了。
在这个纷争战乱的时代,也造就了一个时代的契机,这个契机,后世称为百家争鸣,也是这个时代,各种传说和圣人相继而出,虽然在这个时代他们的光芒还只是星星之火,但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,这些被尊为圣人的达者用看破时代的眼光和思想影响了无数的人。
诸子百家的经典,《汉书艺文志》中有相对全的记述,但是大部分篇目至今已经亡佚,真正思想保留比较完备的,也仅儒、道、墨、法、兵、纵横等寥寥几家。
在所有思想中,墨家的思想在这个时代引起的争议是最多的,但实际上墨子七十一篇只留下五十三篇,且伴随着秦汉的开始,墨家学派逐渐瓦解,所发展延伸的也不多,所以这里从墨家开始讲起,再逐渐延伸到儒道,希望诸君喜欢。
在先秦时期,韩非子将墨家和儒家并称当世两大显学,在孟子中,把墨家和杨朱相对,认为天下不归于墨,便归于杨,同时孟子认为这两者都是极端。
在现代,一般把儒、墨、道列为三大影响中国人哲学体系最大的本土三家,因为不算后来的佛教,以至后来其他民族思想和西方思想的影响。
墨家创自墨子也就是墨翟,墨翟这个人在历史上其实很神秘,史记中也没有专门的列传记载他,只是在《孟子荀卿列传》里不重不淡的提了一下“盖墨翟,宋之大夫,善守御,为节用。或曰并孔子时,或曰在其後。”
也因此对于墨翟的具体生卒了解不多,但是可以确定个范围,大概是在孔子之后,到孟子之前,甚至有说其为孔子弟子的,大致这个年代。
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在大部分的记载和认知里,墨子曾习儒术,对于儒家的一些仁义孝慈的思想是表示赞同的,但是对于儒家的礼以及对鬼神的态度来说,是不赞同的,所以墨子离开了儒家,自己开创了一个流派。
墨家的思想其实在我们今天还算比较好理解,因为墨子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,这个社会的形式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。
但是说墨子理想化就在于,在那个时代,生产力完全无法保证这种社会的存在,即使墨子的技术方面已经站到了世界领先水平,但是即使是我们今天的生产力,也很难做到共产主义社会所需的生产力,所以只能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。
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所推崇的是按需的分配,是没有阶级贵贱之分的,而我们知道物以稀为贵,即使在现代社会,也很难说做到每个人都平等的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,而且按需分配的社会其实相对来说效率是较为低下的,这也造成了对科技和生产力的极高要求。
所以在那个时代,墨子的思想太过理想和超前,所以从出现的时候,就注定了很快就会消亡,但是不妨我们今天去领略墨家的超前思想。
墨家思想的和核心,根据墨子一书中所留下的篇目主要有“兼爱”、“非攻”、“尚贤”、“尚同”、“天志”、“明鬼”、“非命”、“非乐”、“节葬”、“节用”等。
其中以兼爱非攻为墨家思想的核心点,以天志、明鬼、非命为世界观,以节用为准则。
其中有很多是从儒家思想而来,但又有别儒家思想的。
墨家认同儒家对仁义的推崇,但是墨家不认同儒家对仁义的定义,由此而提出了兼爱的思想。
儒家讲仁义,但其实更贴合人性本身,在孝经里就说,人由父母而生,父母是一个人最亲近的,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孝事,那这个人实在是自私到了极点,你怎么能指望他将来其事天下呢?但是如果一个人以孝顺父母为开始,而逐渐达于天下,像是礼记里所说的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
儒家认为,正是因为缺少了这种父子孝慈,兄弟友爱,才导致了天下攻伐,礼崩乐坏,而墨家赞同这点,但是墨家提出的却和儒家正相反,墨子兼爱篇中说:“若使天下兼相爱,爱人若爱其身,犹有不孝者乎?视父兄与君若其身,恶施不孝?犹有不慈者乎?”
墨家认为,当你兼爱天下,爱护天下人如同爱护自己一样的时候,那么怎么会不孝父母不友爱兄弟呢?
这个观点不要说古代,即使以我们今天来看,也实在是让人很难接受,其实我们今天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,所以提倡自我和人格独立更多,古代对于克己的提倡更多一些。
墨子的这种思想,其实为社会的上层阶级很难认同,但是墨子本身所在意招收的对象,也并非那些贵族,相反,墨家的门徒大多是那个时代的弱势群体。
墨翟本身是一个农民出身,少年时做过木工,根据史料记载,墨翟的先祖是殷商的王室,后来没落,变成了平民,有点类似我们三国时期的刘皇叔一样,但是墨翟更惨,连贵族的姓名都被剥夺,只能简以墨为姓。
在传播过程中,道家的发展是相对自然的,各家都有道家的影子,但道家并无明确的收徒传承一说,所以鲁迅曾说道家为杂家,而儒家的传承,自孔子开始,奉行有教无类,什么人都可以来听课,听课还要交几条干肉当作学费,如果实在穷困潦倒,也可以免除学费。
但是儒家思想有一个明确的特点就是致仕,就是说儒家认为天下混乱,所以学子当挺身而出,要参与国家的治理,把混乱调回正轨。
以我们今天来看,会认为儒家这样是带有功利心的,就是想当官,但是以古人的眼光来看并非如此,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很多人借着儒家的思想,打着改革的名号要当官,但以儒家思想来说,是为了人民去当官的,为了天下的和谐去做官的。
而墨家也认为要改造社会,但是墨家的弟子大多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,生活不下去了,加入墨家,主要也以工农为主,这些穷人家的孩子加入墨家后,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,人人平等,互相尊重,还能有饭食。
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感受到了很多社会已经没有的温暖,所以墨家的人有一种百家都没有的侠义之心,如果说儒家的人是舍生而取义,那墨家的人就是为了这份温暖而前赴后继,死而后已。
这点很像我们今天所说的革命先辈一样,因为出身于穷苦,而憎恶不公,所以能为了天下的公平而舍生,所以对于春秋时期的墨家,饱含侠义的精神,但又很有些悲壮。
在史记里记载墨家一位叫孟胜的巨子,因为与阳城君有约,为其守城,后阳城君因为楚国内斗,自己逃跑了,孟胜因与阳城... -->>
如果说商的结束和一个叫妲己的女人有关,那么周的结束,大概和另一个叫褒姒的女人有关,为了博得这个在美貌上丝毫不弱于妲己的女人的一笑,一个叫周幽王的天子点燃了烽火,召来了救驾的诸侯,此后,犬戎攻破镐京,周的时代开启了落幕的倒计时。
周幽王的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,之后周平王继位,随后迁都洛邑,也就是今天的洛阳,周天子迁都后,诸侯国看到天子的软弱后,本来被压抑的野心逐渐膨胀,随即,周天子大权旁落,诸侯的时代来临了。
在这个纷争战乱的时代,也造就了一个时代的契机,这个契机,后世称为百家争鸣,也是这个时代,各种传说和圣人相继而出,虽然在这个时代他们的光芒还只是星星之火,但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,这些被尊为圣人的达者用看破时代的眼光和思想影响了无数的人。
诸子百家的经典,《汉书艺文志》中有相对全的记述,但是大部分篇目至今已经亡佚,真正思想保留比较完备的,也仅儒、道、墨、法、兵、纵横等寥寥几家。
在所有思想中,墨家的思想在这个时代引起的争议是最多的,但实际上墨子七十一篇只留下五十三篇,且伴随着秦汉的开始,墨家学派逐渐瓦解,所发展延伸的也不多,所以这里从墨家开始讲起,再逐渐延伸到儒道,希望诸君喜欢。
在先秦时期,韩非子将墨家和儒家并称当世两大显学,在孟子中,把墨家和杨朱相对,认为天下不归于墨,便归于杨,同时孟子认为这两者都是极端。
在现代,一般把儒、墨、道列为三大影响中国人哲学体系最大的本土三家,因为不算后来的佛教,以至后来其他民族思想和西方思想的影响。
墨家创自墨子也就是墨翟,墨翟这个人在历史上其实很神秘,史记中也没有专门的列传记载他,只是在《孟子荀卿列传》里不重不淡的提了一下“盖墨翟,宋之大夫,善守御,为节用。或曰并孔子时,或曰在其後。”
也因此对于墨翟的具体生卒了解不多,但是可以确定个范围,大概是在孔子之后,到孟子之前,甚至有说其为孔子弟子的,大致这个年代。
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在大部分的记载和认知里,墨子曾习儒术,对于儒家的一些仁义孝慈的思想是表示赞同的,但是对于儒家的礼以及对鬼神的态度来说,是不赞同的,所以墨子离开了儒家,自己开创了一个流派。
墨家的思想其实在我们今天还算比较好理解,因为墨子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,这个社会的形式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。
但是说墨子理想化就在于,在那个时代,生产力完全无法保证这种社会的存在,即使墨子的技术方面已经站到了世界领先水平,但是即使是我们今天的生产力,也很难做到共产主义社会所需的生产力,所以只能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。
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所推崇的是按需的分配,是没有阶级贵贱之分的,而我们知道物以稀为贵,即使在现代社会,也很难说做到每个人都平等的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,而且按需分配的社会其实相对来说效率是较为低下的,这也造成了对科技和生产力的极高要求。
所以在那个时代,墨子的思想太过理想和超前,所以从出现的时候,就注定了很快就会消亡,但是不妨我们今天去领略墨家的超前思想。
墨家思想的和核心,根据墨子一书中所留下的篇目主要有“兼爱”、“非攻”、“尚贤”、“尚同”、“天志”、“明鬼”、“非命”、“非乐”、“节葬”、“节用”等。
其中以兼爱非攻为墨家思想的核心点,以天志、明鬼、非命为世界观,以节用为准则。
其中有很多是从儒家思想而来,但又有别儒家思想的。
墨家认同儒家对仁义的推崇,但是墨家不认同儒家对仁义的定义,由此而提出了兼爱的思想。
儒家讲仁义,但其实更贴合人性本身,在孝经里就说,人由父母而生,父母是一个人最亲近的,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孝事,那这个人实在是自私到了极点,你怎么能指望他将来其事天下呢?但是如果一个人以孝顺父母为开始,而逐渐达于天下,像是礼记里所说的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
儒家认为,正是因为缺少了这种父子孝慈,兄弟友爱,才导致了天下攻伐,礼崩乐坏,而墨家赞同这点,但是墨家提出的却和儒家正相反,墨子兼爱篇中说:“若使天下兼相爱,爱人若爱其身,犹有不孝者乎?视父兄与君若其身,恶施不孝?犹有不慈者乎?”
墨家认为,当你兼爱天下,爱护天下人如同爱护自己一样的时候,那么怎么会不孝父母不友爱兄弟呢?
这个观点不要说古代,即使以我们今天来看,也实在是让人很难接受,其实我们今天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,所以提倡自我和人格独立更多,古代对于克己的提倡更多一些。
墨子的这种思想,其实为社会的上层阶级很难认同,但是墨子本身所在意招收的对象,也并非那些贵族,相反,墨家的门徒大多是那个时代的弱势群体。
墨翟本身是一个农民出身,少年时做过木工,根据史料记载,墨翟的先祖是殷商的王室,后来没落,变成了平民,有点类似我们三国时期的刘皇叔一样,但是墨翟更惨,连贵族的姓名都被剥夺,只能简以墨为姓。
在传播过程中,道家的发展是相对自然的,各家都有道家的影子,但道家并无明确的收徒传承一说,所以鲁迅曾说道家为杂家,而儒家的传承,自孔子开始,奉行有教无类,什么人都可以来听课,听课还要交几条干肉当作学费,如果实在穷困潦倒,也可以免除学费。
但是儒家思想有一个明确的特点就是致仕,就是说儒家认为天下混乱,所以学子当挺身而出,要参与国家的治理,把混乱调回正轨。
以我们今天来看,会认为儒家这样是带有功利心的,就是想当官,但是以古人的眼光来看并非如此,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很多人借着儒家的思想,打着改革的名号要当官,但以儒家思想来说,是为了人民去当官的,为了天下的和谐去做官的。
而墨家也认为要改造社会,但是墨家的弟子大多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,生活不下去了,加入墨家,主要也以工农为主,这些穷人家的孩子加入墨家后,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,人人平等,互相尊重,还能有饭食。
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感受到了很多社会已经没有的温暖,所以墨家的人有一种百家都没有的侠义之心,如果说儒家的人是舍生而取义,那墨家的人就是为了这份温暖而前赴后继,死而后已。
这点很像我们今天所说的革命先辈一样,因为出身于穷苦,而憎恶不公,所以能为了天下的公平而舍生,所以对于春秋时期的墨家,饱含侠义的精神,但又很有些悲壮。
在史记里记载墨家一位叫孟胜的巨子,因为与阳城君有约,为其守城,后阳城君因为楚国内斗,自己逃跑了,孟胜因与阳城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